• broken image
  • 健康智慧生活圈

    broken image

    2025-06–18健康智慧生活圈線上直播新冠NB.1.8.1疫情新實證專題:AI精準心血管疾病防治 (II)

    台灣NB.1.8.1疫情進入高峰期,從就診人次及住院人數可以看出疫情趨勢雖然持續上升,但成長速度已逐步趨緩。本週我們將從NB.1.8.1社區流行的新實證角度,探討疫情得以趨緩原因。首先,NB.1.8.1相較於過去變異株,具備極高傳染力,推估其基礎再生數(R₀)高達18。如此高的R₀值使得疫情一旦進入社區,即以快速傳播方式擴散,約1至2個月內即有大量自然感染案例出現,多數感染者為輕症或無症狀,這也讓社區內逐步建立起一定程度群體免疫力,使疫情在高峰後得以逐漸緩和。
    觀察各年齡層疫情變化趨勢,10-19歲族群為最早出現下降趨勢族群,30-49歲感染族群最多,也成為形成社區自然免疫保護力主要核心,對整體疫情控制具有關鍵作用。然而,值得警惕的是,慢性病患者與高齡高風險族群,因多與其他疾病共病,或未接種JN.1疫苗,成為重症與死亡主要風險族群。即使整體疫情趨緩,對於高風險族群仍存在重症及死亡風險,疫苗、NPI防護及感染後抗病毒藥物及時介入為當前防疫重中之重。
    本週科學新知報導2025年6月WHO再次確認M痘疫情仍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(PHEIC),延長效期至8月20日,呼籲各國強化應變機制與病例監測,並提升基因定序能力以辨識新分支病毒。與此同時,野生動物市場混養售賣現象引爆跨物種病毒溢出風險,專家倡議嚴管果子狸等高風險物種交易。氣候變遷亦帶來新挑戰,戶外極端高溫勞動導致CKDu腎病在中美洲、亞洲迅速蔓延,揭露職業健康不平等。另一方面,醫療科技展現突破進展:中國研發首款紅外線隱形眼鏡,小鼠與人體實測展現辨識能力,以及透過碲奈米線構成的視覺假體於動物實驗中成功重建光感,為全球視覺障礙者帶來新希望。

    本週專題聚焦AI在心律監測與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應用,從心臟電生理原理、治療方式,到結合IoT穿戴裝置與AI模型即時預測。透過如Apple Watch、KardiaMobile等裝置蒐集PPG與ECG訊號,並特別介紹Livmor Guardian如何蒐集PPG 進行AI 雲端分析,即時辨識心律異常,並與電子病歷整合,提供預警與治療建議。再者,進一步結合「數位雙胞胎(Digital Twin)」技術,模擬個體心臟結構與功能變化,預測治療反應與復發風險,邁向個人化照護。目前國際已有多項應用案例,如Siemens AI消融模擬、Apple大規模心律偵測整合與Philips個人化ICD評估平台,預示AI與數位醫療將為心血管疾病管理帶來新曙光。

    時間:2025年06月18日(三)9:00am

    直播連結:https://youtu.be/sMTX33igvok?si=FXLgBKSDgkucC6pC

    點我:新聞稿

    簡報檔

  • broken image

    張維容、林庭瑀、任小萱、葉彥伯、嚴明芳、陳秀熙

  • 合作夥伴

    broken image

    IACCS Network

    broken image

    台灣篩檢學會

    broken image

    乳癌防治基金會

    broken image

    台灣牙科健康照護協會

  • 連絡我們

    Don't be afraid to reach out. You + us = awesome.